磐玉蜂巢服务器R2096型用户操作指南V1.2
1 安全
1.1 安全信息
操作服务器前,请仔细了解以下安全信息。
1.1.1 运行安全
- 仅授权人员或专业的服务器工程师才能运行该服务器。
- 请将服务器放在干净、平稳的工作台或地面上进行维护。
- 运行服务器前,请确保所有线缆均连接正确。
-
为确保服务器充分散热,请遵循如下操作准则:
- 请勿阻塞服务器的通风孔。
- 服务器的空闲槽位必须安装假面板,比如电源模块槽位。
- 空闲槽位假面板不在位情况下,请不要运行服务器。
- 为避免组件表面过热造成人身伤害,请确保设备和内部系统组件冷却后再操作。
- 为避免散热不充分而损坏服务器,请勿阻塞服务器的通风孔。当服务器与其他设备上下叠加安装在机柜中时,请确保两个设备之间留出垂直方向2mm以上的空隙。
1.1.2 电气安全
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不能彻底切断系统电源,此时部分电源和内部电路仍在工作,为避免人身伤害、触电或设备损坏,请将服务器完全断电,即先按下“开机/待机”按钮,等系统电源指示灯变为橙色常亮时,将服务器上的电源线拔出。
- 为避免人身伤害或服务器损坏,请使用随机附带的电源线缆。
- 电源线缆只能用于配套的服务器,请勿在其他设备上使用。
- 为减少触电风险,在安装或拆卸任何非热插拔部件时,请先将设备断电。
- 请将电池弃于专门的电池处理点,勿随垃圾一起丢弃。
1.2 安全注意事项

为避免电源波动或临时断电对服务器造成影响,建议使用UPS为服务器供电。这种电源可防止服 务器硬件因电涌和电压峰值的影响而受损,并且可在电源故障时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
为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操作服务器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服务器必须安装在标准19英寸机柜中。
- 机柜的支撑脚要完全触地,且机柜的全部重量应由支撑脚承担。
- 当有多个机柜时,请将机柜连接在一起。
- 请做好机柜安装的部署工作,将最重的设备安装在机柜底部。安装顺序为从机柜底部到顶部,即优先安装最重的设备。
- 将服务器安装到机柜或从机柜中拉出时(尤其当服务器脱离滑轨时),要求两个人协同工作,以平稳抬起服务器。当安装位置高于胸部时,则可能需要第三个人帮助调整服务器的方位。
- 每次只能从机柜中拉出一台设备,否则会导致机柜不稳固。
- 将服务器从机柜中拉出或推入前,请确保机柜稳固。
- 为确保充分散热,请在未使用的机柜位置安装假面板。
1.3 静电防护
人体或其它导体释放的静电可能会损坏主板和对静电敏感的部件,由静电造成的损坏会缩短主板和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避免静电损害,请注意以下事项:
- 佩戴防静电腕带,并将腕带的另一端良好接地。请将腕带紧贴皮肤,且确保其能够灵活伸缩。
- 在工作区内,请穿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
- 请使用导电的现场维修工具。
- 使用防静电的可折叠工具垫和便携式现场维修工具包。
1.4 设备标识
为避免维护服务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请熟悉服务器上可能出现的安全标识。
表1-1 安全标识
菜单项 |
含义 | |
|---|---|---|
![]() ![]() |
该标识表示存在危险电路或触电危险。所有维修工作应由授权人员或专业的服务器工程师完成 | ![]()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勿打开符号标识部件。所有维护、升级和维修工作都应由授权人员或专业的服务器工程师完成 |
![]() ![]() |
该标识表示存在触电危险。不允许用户现场维修此部件。用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开此部件 | ![]()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勿打开符号标识部件 |
![]() ![]() |
该标识出现在RJ45接口上,表示该接口用于网络连接 | ![]() 为避免电击、起火或设备损坏,请勿将电话或电信设备接入该接口 |
![]() ![]() |
该标识表示存在高温表面或组件。 如果触摸该表面或组件,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 | ![]() 为避免组件表面过热造成人身伤害,请确保服务器和内部系统组件冷却后再操作 |
![]() ![]() |
该标识表示组件过重,已超出单人安全取放的正常重 | ![]() 为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请遵守当地关于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要求,以及手动处理材料的指导 |
![]() |
电源或系统上的这些标识表示服务器由多个电源模块供电 | ![]()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先移除所有电源线,并确保服务器已完全断电 |
2 服务器简介

本文中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物为准。
2.1 外观
服务器外观如图2-1所示。
图2-1 服务器外观

2.2 技术参数
表2-1 技术参数
功能特性 |
项目 |
说明 |
|---|---|---|
| 物理参数 | 尺寸(高x宽x深) | 690(mm)x 宽 446(mm)x 高87(mm) |
| 最大重量 | 22.05kg | |
| 环境参数 | 温度 | • 工作环境温度:10°C~35°C • 贮存环境温度:-40°C~70°C |
| 湿度 | • 工作环境湿度:20%~80%(无冷凝) • 贮存环境湿度:5%~95%(无冷凝) |
|
| 海拔高度 | • 工作环境高度:0m~1500m(海拔高于900m时,每升高100m,规格最高温度减低0.33°C) • 贮存环境高度:-60m~5000m |
2.3 前面板
介绍前面板组件。
图2-2 前面板组件

表2-2 前面板机箱组件说明
| 编号 | 说明 |
|---|---|
| ① | ARM节点,其中每个ARM节点包含4个ARM核心板 |
2.4 后面板
介绍后面板上的组件。
图2-3 后面板组件

表2-3 后面板组件说明
| 编号 | 说明 |
|---|---|
| ① | 串口,支持BMC串口、交换模块和ARM核心板串口切换 |
| ② | 光模块接口2 |
| ③ | 光模块接口4 |
| ④ | 电源模块状态指示灯: • 绿灯常亮:电源模块工作正常 • 绿灯闪烁(1Hz):电源模块输入正常,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未上电 • 绿灯闪烁(0.33Hz):电源模块处于备用电源模式,无功率输出 • 绿灯闪烁(2Hz):电源模块处于固件更新状态 • 橙灯常亮: - 电源模块出现严重故障 - 该电源模块无输入,另一个电源模块输入正常 • 橙灯闪烁(1Hz):电源模块出现告警 • 灯灭:电源模块无输入,存在以下一种或两种情况: - 电源线缆连接故障 - 外部供电系统断电 |
| ⑤ | 电源模块1 |
| ⑥ | 电源模块2 |
| ⑦ | Health指示灯: • 绿色常亮:无告警 • 红灯常亮:系统出现一般性告警 • 红色闪烁(2Hz):系统出现严重错误告警 |
| ⑧ | 光模块接口3 |
| ⑨ | 光模块接口1 |
| ⑩ | 管理网口 |
| ⑪ | UID按钮/指示灯: • 蓝灯常亮:UID指示灯被激活,UID指示灯可通过以下方法之一被激活: - UID按钮被按下 - 通过HDM开启UID指示灯 • 蓝灯闪烁: - 1Hz:系统正在被HDM远程管理或固件升级 - 4Hz:HDM正在重启(长按UID按钮/指示灯8秒及以上可重启HDM) • 灯灭:UID指示灯未激活 |
| ⑫ | 开机/待机按钮和系统电源指示灯: • 绿灯常亮:系统已启动 • 绿灯闪烁(1Hz):系统正在开机 • 橙灯常亮: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 灯灭:未通电 |
3 安装和拆卸服务器
介绍安装和拆卸服务器的操作方法。
3.1 安装流程
服务器安装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 安装流程

3.2 安装规划
在安装服务器前,请先规划和准备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物理环境,包括空间和通风、温度、湿度、洁净度、高度和接地等。
3.2.1 机柜要求
机箱高2U,深度748mm,对机柜的要求如下:
- 标准19英寸机柜。
- 建议机柜深度1200mm及以上。不同深度机柜的安装限制如表3-1所示,建议技术支持人员现场工勘,排除潜在问题。
- 机柜前方孔条距离机柜前门大于50mm。
- 服务器在1200mm机柜中的安装建议,请参考图3-2。
表3-1 不同深度机柜的安装限制
机柜深度 |
安装限制 |
|---|---|
| 1000mm | • 不支持安装CMA • 滑道与PDU可能存在相互干涉的风险,需工勘确认是否可调整PDU的安装位置或配置合适尺寸的PDU。如不能满足,则建议使用托盘等其他的固定方式 • 机箱后部需预留60mm 走线空间 |
| 1100mm | 若要安装CMA,需确认CMA不会与机柜后部PDU干涉,否则请更换更大深度尺寸的机柜或者调整PDU的安装位 |
| 1200mm | 需确认CMA不会与机柜后部PDU、线缆等相互干涉,否则请调整PDU的安装位置 |
图3-2 服务器在1200mm机柜中的安装建议(机柜俯视图)

| 序号 | 描述说明 |
|
|---|---|---|
| 机柜尺寸建议与要求 | ① | 机柜深度,建议1200mm |
| ② | 机柜前方孔条与机柜前门间距,大于50mm | |
| 服务器相关尺寸参数 | ③ | 机柜前方孔条与机箱后端(含电源后部拉手,图中未展示)间距,为780mm |
| ④ | 机箱深度(含挂耳),为800mm | |
| ⑤ | 机柜前方孔条与CMA后端间距,为960mm | |
| ⑥ | 机柜前方孔条与滑道后端间距,为860mm |

- 建议PDU采用向后直出线的方式,以免与机箱之间产生干涉
- 若PDU采用侧向出现的方式,建议技术支持人员现场工勘,确认PDU是否会与机箱后部相互干涉
3.2.2 服务器的空气流动方向
服务器的空气流动方向如图3-3所示。
图3-3 服务器机箱风道示意图

| 序号 | 说明 |
|---|---|
| ① | 机箱进风方向 |
| ② | 机箱出风方向 |
3.2.3 温度和湿度要求
为确保服务器正常工作,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关于服务器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请参见2.2 技术参数。
3.2.4 高度要求
为确保服务器正常工作,对机房的高度有一定要求,详细信息请参见2.2 技术参数。
3.2.5 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制要求
1.腐蚀性气体简介
腐蚀性气体可与设备内部的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会腐蚀金属部件,加速设备老化,还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常见腐蚀性气体种类及来源如表3-2所示。
a. 常见腐蚀性气体种类及来源
表3-2 常见腐蚀性气体种类及来源
种类 |
主要来源 |
|---|---|
| H2S(硫化氢) | 地热排出物、微生物活动、石油制造业、木材腐蚀和污水处理等 |
|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 煤燃烧、石油产品、汽车废气、熔炼矿石、硫酸制造业和烟草燃烧等 |
| S(硫磺) | 铸工车间和硫磺制造业等 |
| HF(氟化氢) | 化肥制造业、铝制造业、陶瓷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矿物燃烧等 |
| NOx(氮氧化物) | 汽车尾气、石油燃烧、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工业等 |
| NH3(氨气) | 微生物活动、污水、肥料制造业和地热排出物等 |
| CO(一氧化碳) | 燃烧、汽车尾气、微生物活动和树木腐烂等 |
| Cl2(氯气)、ClO2(二氧化氯) | 氯制造业、铝制造业、锌制造业和废物分解等 |
| HCl(氯化氢) | 汽车尾气、燃烧、森林火灾和海洋的过程聚合物燃烧等 |
| HBr(氢溴酸)、HI(氢碘酸) | 汽车尾气等 |
| O3(臭氧) | 大气光化学过程(大部分包括一氧化氮和过氧氢化合物)等 |
| CnHn(烷烃) | 汽车尾气、烟草燃烧、动物排泄物、污水和树木腐烂等 |
2.数据中心机房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制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内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值建议满足ANSI/ISA 71.4标准中的腐蚀性气体G1等级要求,对应的铜测试片腐蚀产物厚度增长速率应低于300 Å/月,银测试片腐蚀产物厚度增长速率应低于200 Å/月。

Å(埃)是表示长度的单位符号,1Å等于100亿分之一1米。
为满足G1等级的铜/银测试片腐蚀速率要求,数据中心机房内腐蚀性气体浓度建议值如表3-3所示。
表3-2 数据中心机房腐蚀性气体浓度要求
气体 |
深度(ppb) |
|---|---|
| H2S(硫化氢) | <3 |
|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 <10 |
| Cl2(氯气) | <1 |
| NOx(氮氧化物) | <50 |
| HF(氟化氢) | <1 |
| NH3(氨气) | <500 |
| O3(臭氧) | <2 |

- 表3-3中的ppb(part per billion)是表示浓度的单位符号,1ppb表示10亿分之1的体积比。
- 表3-3中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值是基于数据中心机房相对湿度<50%及组内气体交互反应的结果。如果数据中心机房相对湿度每增加10%,则气体腐蚀等级相应增加1级。
3.非数据中心机房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值要求
非数据中心机房内腐蚀性气体浓度限值建议满足IEC 60721-3-3:2002化学活性物质3C2等级的要求,如表3-4所示。
表3-3 非数据中心机房内腐蚀性气体浓度要求
腐蚀性气体类别 |
平均值(mg/m3) | 最大值(mg/m3) |
|---|---|---|
| SO2(二氧化硫) | 0.3 | 1.0 |
| H2S(硫化氢) | 0.1 | 0.5 |
| Cl2(氯气) | 0.1 | 0.3 |
| HCl(氯化氢) | 0.1 | 0.5 |
| HF(氟化氢) | 0.01 | 0.03 |
| NH3(氨气) | 1.0 | 3.0 |
| O3(臭氧) | 0.05 | 0.1 |
| NOx(氮氧化物) | 0.5 | 1.0 |

上表中的平均值为机房环境中腐蚀性气体的典型控制限值,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超过该值要求。最大致是限值或峰值,每天达到限值的时间不超过30min。
4.措施和建议
为达到上述要求,可对机房采取如下措施:
- 机房尽量避免建在腐蚀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
- 机房不得与下水、排污、竖井、化粪池等管道相通,机房外部也应远离此类管道,机房入风口应背对这类污染源。
- 机房装修使用环保材料,应避免使用含硫、含氯的保温棉、橡胶垫、隔音棉等有机材料,同时含硫较多的石膏板也应避免使用。
- 柴油、汽油机应单独放置,禁止与设备同处一个机房内;燃油机位于机房外部时,排风方向应在机房下风处,并远离空调进风口。
- 蓄电池应单独隔离放置,禁止和电子信息设备放在同一个房间。
- 定期请专业公司进行监测和维护。
3.2.6 洁净度要求
室内灰尘落在机体上,可能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不但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引起通信故障。
1.数据中心机房洁净度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内灰尘含量建议满足ISO 14644-1 8等级洁净度要求,具体要求如表3-5所示。
表3-4 数据中心机房灰尘含量要求
| 灰尘粒子直径 | 含量 | 含量 |
|---|---|---|
| ≥5μm | ≤29300粒/m3 | 机房不应该产生锌晶须粒子 |
| ≥1μm | ≤832000粒/m3 | 机房不应该产生锌晶须粒子 |
| ≥0.5μm | ≤3520000粒/m3 | 机房不应该产生锌晶须粒子 |
2.非数据中心机房洁净度要求
非数据中心机房内灰尘粒子(直径≥0.5μm)的含量建议满足GB 50174-2017标准要求,即小于等于17600000粒/m3。
3.措施和建议
为达到上述要求,可对机房采取如下措施:
- 机房远离污染源,工作人员禁止在机房内吸烟、饮食。
- 建议门、窗加防尘橡胶条密封,窗户建议装双层玻璃并严格密封。
- 地面、墙面、顶面采用不起尘的材料,应刷无光涂料,不要刷易粉化的涂料,避免粉尘脱落。
- 经常打扫机房,保持机房整洁,并每月定期清洗机柜防尘网。
- 相关人员进入机房前应穿好防静电工作服、戴好鞋套,保持鞋套、防静电工作服清洁,经常更换。
3.2.7 接地要求
良好的接地系统是服务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是服务器防雷击、抗干扰、防静电及安全的重要保 障。服务器通过供电系统的接地线缆接地,用户无需额外连接接地线缆。
3.3 工具准备
如表3-6所示,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服务器时,需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
表3-5 工具要求
图示 |
名称 |
说明 |
|---|---|---|
![]() |
T25 Torx星型螺丝刀 | 用于智能挂耳上的松不脱螺钉(一字螺丝刀也可用于该螺钉) |
| T30 Torx星型螺丝刀 | 用于CPU散热器上的松不脱螺钉 | |
| T15 Torx星型螺丝刀(随服务器发货) | 用于CPU主板上的固定螺钉等 | |
| T10 Torx星型螺丝刀(随服务器发货) | 用于拆卸智能挂耳固定螺钉等 | |
| 一字螺丝刀 | 用于更换系统电池等 | |
| 十字螺丝刀 | 用于硬盘支架的固定螺钉等 | |
![]() |
浮动螺母安装条 | 用于牵引浮动螺母,使其安装在机柜的固定导槽孔位上 |
![]() |
斜口钳 | 用于剪切绝缘套管等 |
![]() |
裁纸刀 | 用于拆卸服务器外包装 |
![]() |
卷尺 | 用于测量距离 |
![]() |
万用表 | 用于测量电阻、电压,检查电路 |
![]() |
防静电腕带 | 用于操作服务器时使用 |
![]() |
防静电手套 | 用于操作服务器时使用 |
![]() |
防静电服 | 用于操作服务器时使用 |
![]() |
梯子 | 用于高处作业 |
![]() |
接口线缆(如网线、光纤) | 用于服务器与外接网络互连 |
![]() |
串口线 | 用于访问串口,定位问题 |
![]() |
显示终端(如显示器) | 用于服务器显示 |
![]() |
温度计/湿度计 | 用于监控机房温度、湿度,是否满足设备稳定运行环境 |
![]() |
示波器 | 用于测量电压和时序 |
3.4 安装服务器
介绍安装服务器的操作方法。
(1) 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如下服务器固定附件。本文以安装滑轨为例。
- 安装滑轨。请将滑轨中的外轨安装到机柜,内轨安装到服务器。
- 安装托盘。请将托盘提前安装到机柜。
(2) 如图3-4所示,将服务器推入机柜。
图3-4 将服务器推入机柜

(3) 固定服务器。将服务器两侧挂耳紧贴机柜方孔条,使用固定螺钉将服务器固定。
3.5 连接外部线缆
介绍服务器外部线缆的连接方法。
3.5.1 连接网线
1.连接RJ45网线
(1) 确定服务器上的网络接口。
通过HDM专用网口登录HDM进行设备管理。
(2) 确定网线型号。
请确保网线导通(使用网线测试仪),网线型号与替换下的网线型号一致或兼容。
(3) 为网线编号。
- 网线编号应与替换下的网线相同。
- 建议使用统一规格的标签。在标签上分别填写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的名称、编号。
(4) 连接网线。如图3-5所示,将网线一段连接到服务器的以太网接口,另一端连接对端设备。
图3-5 连接RJ45网线

(5) 检查网线连通性。
服务器上电后,可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如果通信不正常,请交叉测试网线或检查网线接头是否插紧。
(6) 绑扎网线,具体请参见3.5.3 固定线缆。
2.连接光纤网线
(1) 将光模块安装到服务器光模块和接入网络的设备上。
(2) 取下光纤连接器的防尘帽,并清洁光纤端面。
(3) 取下光模块的防尘帽,如图3-6所示,将光纤一端的连接器连接到服务器的光模块上,光纤另一端连接器连接到接入网络的设备的光模块上。

连接光纤时,请不要直视光接口和光纤连机器,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图3-6 LC光纤连机器连接光模块

3.5.2 连接电源线缆
1.操作注意事项
- 为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请使用配套的电源线缆。
- 连接电源线缆前,请确保服务器和各个部件已安装完毕。
2.操作步骤

电源线缆固定装置有多种形态,本文以线扣举例。
(1) 如图3-7所示,将电源线缆一段插入服务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模块接口。
图3-7 连接电源线缆

(2) 将电源线缆另一端插入外部供电系统,如机柜的交流插线板。
(3) 为防止电源线缆意外断开,请固定电源线缆。
a. (可选)如果线扣离电源模块太近时,会导致电源线无法放入线扣中。此时请将线扣上的锁扣向外掰,同时滑动线扣,如图3-8中①和②所示。
图3-8 向后滑动线扣

b. 将线扣两侧向外掰,打开线扣,如图3-9中①和②所示。
c. 将电源线放入线扣中,并合上线扣,如图3-9中③和④所示。
图3-9 固定电源线缆

d. 将线扣向前滑动,直到固定住电源线插头,如图3-10所示。
图3-10 用线扣卡住线缆插头

3.5.3 固定线缆
完成所有布线后,建议通过如下方法固定线缆。

- 线缆绑扎带可以安装在左侧或右侧机柜滑轨上,建议您安装在左侧,以便更好的进行线缆管理。
- 在一个机柜中使用多个线缆绑扎带时,请交错排列绑扎带的位置,比如从上向下看时绑扎带彼此相邻,这种布局有利于滑轨的滑动。
(1) 将线缆与机柜滑轨贴紧。
(2) 用线缆绑扎带固定线缆。如图3-11中①和②所示,将线缆绑扎带的末端穿过扣带,使绑扎带的多余部分和扣带朝向滑轨外部。
图3-11 将线缆固定到机柜滑轨

3.5.4 布线指导
- 所有线缆在走线时,请勿遮挡风扇、电源的进、出风口,否则会影响服务器散热。
- 确保线缆连接时无交叉现象,便于端口识别和线缆的插拔。
- 确保所有线缆都进行了有效标识,使用标签书写正确的名词,便于检索。
- 当前不需要装配的线缆,建议将其盘绕整理,绑扎在机柜的合适位置。
- 为避免触电、火灾或设备损坏,请不要将电话或通信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RJ45以太网接口。
- 使用理线架时,每条线缆要保持松弛,以免从机柜中拉出服务器时损坏线缆。
3.6 拆卸服务器
介绍拆卸服务器的操作方法。
(1) 将服务器下电,具体步骤请参见4.2 下电。
(2) 断开所有外部线缆。
(3) 解锁服务器固定螺钉。
(4) 从机柜中拉出服务器。
(5) 将服务器放在干净、平稳的防静电工作台或地面上,进行部件安装、更换和设备维护。
4 上电下电
介绍服务器的上电和下电方法。

在服务器连接了外部数据存储设备的组网中,请确认服务器是第一下电且最后一个恢复上电的设备,该方法可确保服务器上电时,系统不会误将外部数据存储设备标记为故障设备。
4.1 上电
介绍服务器的上电方法。
4.1.1 前提条件
- 服务器及内部部件已经安装完毕。
- 服务器已连接外部供电系统。
4.1.2 操作步骤
1.方式一:通过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为服务器上电
按下服务器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使服务器上电。
此时服务器退出待机状态,电源向服务器正常供电。当系统电源指示灯由橙色常亮变为绿色闪烁,最后变为绿色常亮时,表明服务器完成上电。系统电源指示灯的具体位置请参见图2-3。
2.方式二:通过HDM Web界面的电源管理为服务器上电
(1) 登录HDM Web界面。
(2) 单击[系统管理/电源管理]菜单项,进入电源管理页面。
(3) 单击“开机”按钮,完成操作。
4.2 下电
介绍服务器的下电方法。
4.2.1 前提条件
- 下电前,请确保所有数据已提前保存。
- 下电后,所有业务将终止,因此下电前请确保服务器的所有业务已经停止或者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上。
4.2.2 操作步骤
1.方式一:通过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为服务器下电
- 服务器正常关机流程
(1) 按下服务器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使服务器下电。
(2) 等系统电源指示灯变为橙色常亮时,断开服务器与外部供电系统之间的电源线缆。
- 服务器非正常关机流程
(1) 按住服务器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5秒以上,使服务器下电。

采用该方式,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为非正常关闭。当应用程序停止响应时,可采用这种方式。
(2) 断开服务器与外部供电系统之间的电源线缆。
2.方式三:通过HDM Web界面的电源管理为服务器下电
(1) HDM中Web界面中的具体步骤请参见HDM联机帮助。
(2) 断开服务器与外部供电系统之间的电源线缆。断开服务器线缆
5 更换部件
介绍服务器有哪些可更换部件,以及部件更换的详细操作步骤。
5.1 更换ARM节点
5.1.1 准备工作
- 请提前做好防静电措施:穿上防静电工作服;正确佩戴防静电腕带并良好接地;去除身体上携带的易导电物体(如首饰、手表)。
- 更换部件前,请检查插槽或连接器,确保针脚没有损坏(比如针脚弯曲、连接器上有异物)。
5.1.2 更换步骤
1.拆卸ARM节点
(1) 按下ARM节点的解锁按钮,完全打开扳手,将ARM节点沿水平方向从机箱中缓缓拔出。
(2) 将拆卸下来的ARM节点放入防静电包装袋。
2.安装ARM接地
(1) 从防静电包装中取出袋安装的ARM节点。
(2) 按下解锁按钮,扳手会自动打开。
(3) 沿水平方向将ARM接地缓缓插入机箱中,然后闭合扳手。
5.2 更换电源模块
介绍如何更换电源模块。
5.2.1 安装准则
- 请确保服务器上安装的所有电源模块型号相同。HDM会对电源模块型号匹配性进行检查,如果型号不匹配将提示轻微告警错误。
- 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
- 请勿使用第三方电源模块,否则可能会导致硬件损坏。
- 服务器支持1+1电源模块冗余。
- 当电源模块温度超过正常工作温度,电源将自动关闭,当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后,电源将会自动开启。
5.2.2 准备工作
- 请提前做好防静电措施:穿上防静电工作服;正确佩戴防静电腕带并良好接地;去除身体上携带的易导电物体(如首饰、手表)。
- 更换部件前,请检查插槽或连接器,确保针脚没有损坏(比如针脚弯曲、连接器上有异物)。
5.2.3 更换步骤
1.拆卸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当服务器配置两个电源模块,且服务器后部有足够空间可供更换电源模块时, 请从步骤(3)开始执行,否则请从步骤(1)开始执行。
(1) 将服务器下电。具体步骤请参见4.2 下电。
(2) 拆卸服务器。具体步骤请参见3.6 拆卸服务器。
(3) 断开需更换电源的电源线缆。
a.将线扣上的锁扣掰开,同时向外滑动线扣。
b.将线扣一端掰开,打开线扣,然后将电源线缆从线扣中取出。
c.从电源线缆插口中拔出电源线缆。
(4) 拆卸电源模块。如图5-1所示,按下电源模块解锁弹片的同时,握持电源模块后部的拉手环将电源模块从槽位中拔出。
图5-1 拆卸电源模块

2.安装电源模块

当服务器仅配置一个电源模块时,请将电源模块安装到之前拆卸的电源模块槽位上。
(1) 如图5-2所示,拆卸电源模块假面板。
图5-2 拆卸电源模块假面板

(2) 安装电源模块。
a.电源模块不防反,请先摆正电源模块,此时电源模块上的风扇1电源模块左侧。
b.将电源模块安装到服务器。如所示,将电源模块推入电源插槽中,直到听到咔哒一声。
图5-3 安装电源模块到服务器

(3)(可选)如果已断开电源线缆,请连接。
(4)(可选)如果服务器已下电,请将其上电。具体步骤请参见4.1 上电。
(5) 确认工作。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电源模块工作状态,以确保电源模块安装成功。
根据电源模块状态指示灯,确认电源模块是否正常工作。指示灯详细信息请参见2.4 后面板。
登录HDM Web界面,查看电源模块是否正常工作。详细信息请参见HDM联机帮助。
6 交换模块操作指导
6.1 内部互连关系
交换模块内部的互连,如图6-1所示。
- MAC单元:主要负责设备的管理、系统的配置以及内部外部的数据转发及不可识别报文上报等功能。
- BMC单元:主要负责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上报、设备系统监控及上/下电控制等功能。
图6-1 内部互连

6.2 端口映射关系
前部SPF+网口和ARM核心板,对应关系如表6-1所示,每个ARM节点,包括4个ARM核心板。
表6-1 交换模块与ARM核心板的端口映射关系
| SPF+光口编号 | ARM核心板编号 |
|---|---|
| SFP1\SFP2 | 48~95 |
| SFP3\SFP4 | 0~47 |

- 连接SFP1和SFP2任一端口均可访问编号为48~95的ARM核心板,同理连接SFP3和SFP4任一端口均可访问编号为0~47的ARM核心板。
- 交换模块外部接口以及与ARM核心板之间端口,默认均在VLAN1转发。

- 若SFP1和SFP2均UP,会自动形成一个逻辑端口即聚合组,同理,若SFP3和SFP4均UP,也会自动形成一个聚合组。
- 若SPF1和SPF2同时连接上行交换机,需要在上行交换机上将连接端口配置静态聚合,否则会导致环路。同理,若SPF3和SPF4同时连接上行交换机,也需要在上行交换机上将连接端口配置静态聚合。
6.3 组网流量
图6-2 组网流量

| 序号 | 说明 |
|---|---|
| ①和② | 0~23ARM core与上行交换机之间的流量路径 |
| ③和④ | 4~47ARM core与上行交换机之间的流量路径 |
| ⑤ | 0~23ARM core |
6.4 上行链路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本文以H3C交换机作为上行交换机为例,配置端口静态聚合。
(1) 使用远程访问软件,设置登录参数,通过交换机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登录参数如表6-2所示。
表6-2 登录参数
登录参数 |
数据 |
|---|---|
| Serial Line to connect to | COMn,n表示串口编号,取值为整数,具体取值以用户实际情况为准 |
| Speed(baud) | 115200(缺省) |
| Data bits | 8(缺省) |
| Stop bits | 1(缺省) |
| Parity | None(缺省) |
| Flow control | None(缺省) |

表格中标识为“缺省”的数据,为设备出厂时缺省配置的数据,用户操作时请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准.
(2) 登录完成后,交换模块CLI显示如下登录页面。
1********************************************************************************
2* Copyright (c) 2004-2021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Without the owner's prior written consent, *
4* no decompiling or reverse-engineering shall be allowed. *
5********************************************************************************
6<Switch>
(3) 创建静态聚合组。
1<Switch> system-view
2[Switch]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3[Switch -Bridge-Aggregation1] quit
(4) 将连接了服务器SFP1/SFP2(或SFP3/SPF4)的上行交换机端口加入聚合组。
1[Switch]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2[Switch-Ten-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3[Switch-Ten-GigabitEthernet1/0/1] quit
4[Switch]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5[Switch-Ten-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6[Switch-Ten-GigabitEthernet1/0/2] quit
7 BMC常用操作指导
7.1 BMC IP地址设置
服务器BMC专用管理网口的管理IP地址缺省通过DHCP获取,因此用户需要手动登录BMC串口查看BMC IP地址。

服务器启动过程中,BMC启动时间为3分钟左右,启动完成后,默认后面板的串口为BMC串口。
7.1.1 登录BMC串口
(1) 如图7-1所示,使用远程登录软件,登录串口,其中缺省用户名为:sysadmin;缺省密码为:superuser。
图7-1 登录BMC串口(1)

(2) 如图7-2所示,登录BMC串口后,如果网络中存在DHCP服务器,则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BMC专用口(eth1)的IP地址。
图7-2 登录BMC串口(2)

(3) 若查看到BMC专用口无IP地址,则说明BMC的专用口所在网络没有DHCP服务器,请手动配置IP地址,使用ifconfig eth1 x.x.x.x netmask y.y.y.y,其中,x.x.x.x表示IP地址,y.y.y.y表示掩码,配置完成后IP地址将立刻生效。
7.2 访问ARM节点
7.2.1 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ARM节点
(1) 设置BMC的IP地址,具体操作步骤参见7.1 BMC IP地址设置。
(2) 使用IPMITool工具发送IPMI命令使能某个ARM节点的串口。
1.\ipmitool.exe -I lanplus -H 192.168.145.30 -U ADMIN -P ADMIN raw 0x30 0x00 0x01 0x5f
(3) 输入发送串口切换命令,将前面板串口切换为ARM节点串口。
1.\ipmitool.exe -I lanplus -H 192.168.145.30 -U ADMIN -P ADMIN raw 0x36 0x09 0xa2 0x63 0x00 0x3f 0x02
(4) 修改串口波特率为115200,如图7-3所示,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ARM节点。
图7-3 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ARM节点


若ARM节点串口无响应,可能ARM节点正在启动中或者宕机,可以重新上下电恢复下。
7.2.2 通过SOL访问ARM节点
(1) 设置BMC的IP地址,具体操作步骤参见7.1 BMC IP地址设置。
(2) 使用IPMITool工具发送IPMI命令指定某个ARM节点的串口。
1.\ipmitool.exe -I lanplus -H 192.168.145.30 -U ADMIN -P ADMIN raw 0x30 0x00 0x01 0x5f
(3) 如图7-4所示,输入sol activate命令进入SOL。
图7-4 通过SOL访问ARM节点

更改核心板IP可通过此步骤访问节点后按常规更改IP的指令进行。
7.3 访问BMC
7.3.1 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BMC
(1) 设置BMC的IP地址,具体操作步骤参见7.1 BMC IP地址设置。
(2) 使用IPMITool工具发送IPMI命令切换为BMC串口。
1.\ipmitool.exe -I lanplus -H 192.168.145.30 -U ADMIN -P ADMIN raw 0x36 0x09 0xa2 0x63 0x00 0x3f 0x01
(3) 设置串口波特率为38400,如图7-5所示,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BMC。
图7-5 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BMC

7.4 访问Switch模块
(1) 设置BMC的IP地址,具体操作步骤参见7.1 BMC IP地址设置。
(2) 使用IPMITool工具发送IPMI命令切换到Switch模块串口。
1.\ipmitool.exe -I lanplus -H 192.168.145.30 -U ADMIN -P ADMIN raw 0x36 0x09 0xa2 0x63 0x00 0x77 0x01
(3) 设置波特率115200,如图7-6所示,通过前面板串口访问Switch模块。
图7-6 访问Switch

7.5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
(1) 如图7-7所示,连接到串口服务器。
图7-7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1)

(2) 如图7-8所示,登录串口服务器。
图7-8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2)

(3) 如图7-9所示,输入dis tcp查看下各个端口的连接情况。
图7-9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3)

(4) 如图7-10所示,确认是自己IP连接的端口后,进入端口模式。
图7-10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4)

(5) 如图7-11所示,查看当前端口的配置信息。
图7-11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5)

(6) 如图7-12所示,修改波特率。
图7-12 设置串口服务器波特率(6)

8 IPMI命令格式
如表8-1所示,服务器IPMI命令格式参考以下规范。
表8-1 命令格式
登录参数 |
数据 |
|---|---|
| Serial Line to connect to | COMn,n表示串口编号,取值为整数,具体取值以用户实际情况为准 |
8.1 设置待访问ARM节点ID
【实例】
1ipmitool -I lanplus -H 127.0.0.1 -U admin -P Password@_ raw 0x30 0x00 0x01 0x5f
【说明】
操作 |
字段 |
数值 |
说明 |
|---|---|---|---|
| 请求格式 | Data[0] | 0x30 | NetFunction(固定字段) |
| Data[1] | 0x00 | Command(0x00:设置) | |
| Data[2] | 0x01 | Command(0x01:使能ARM节点的串口) | |
| Date[3] | ARM节点ID | ARM节点ID 从0开始,与硬件丝印匹配 | |
| 回复格式 | Data[0] | Completion Code(返回00代表成功,通常IPMItool工具会隐藏正常返回值) |
8.1.1 设置前面板串口为BMC串口或ARM节点串口
【实例】
1ipmitool -I lanplus -H 192.168.1.1 -U admin -P Password@_ raw 0x36 0x09 0xa2 0x63 0x00 0x3F 0x02
【说明】
操作 |
字段 |
数值 |
说明 |
|---|---|---|---|
| 请求格式 | Data[0] | 0x36 | NetFunction(固定字段) |
| Data[1] | 0x09 | Command(ARM接地和BMC之间的串口切换) | |
| Data[2] | 0xa2 | ManufactureID0(固定字段) | |
| Data[3] | 0x63 | ManufactureID1(固定字段) | |
| Data[4] | 0x00 | ManufactureID2(固定字段) | |
| Data[5] | 0x3F | Sub Cmd(ARM节点和BMC之间串口切换) | |
| Date[6] | 0x01 0x02 |
0x01:表示待切换成BMC串口 0x02:表示待切换成ARM节点串口 |
|
| 回复格式 | Data[0] | Completion Code(返回00代表成功,通常IPMItool工具会隐藏正常返回值) | |
| Data[1] | 0xa2 | ManufactureID0(固定字段) | |
| Data[2] | 0x63 | ManufactureID1(固定字段) | |
| Data[3] | 0x00 | ManufactureID2(固定字段) | |
| Data[4] | 0x01 0x02 |
0x01:表示已切换成BMC串口 0x02:表示已切换成ARM节点串口 |
8.1.2 支持串口切换到Switch的IPMI命令
【实例】
1ipmitool -I lanplus -H 127.0.0.1 -U admin -P Password@_ raw 0x36 0x09 0xa2 0x63 0x00 0x77 0x01
【说明】
操作 |
字段 |
数值 |
说明 |
|---|---|---|---|
| 请求格式 | Data[0] | 0xa2 | ManufactureID0(固定字段) |
| Data[1] | 0x63 | ManufactureID1(固定字段) | |
| Data[2] | 0x00 | ManufactureID2(固定字段) | |
| Data[3] | 0x77 | Sub Cmd(Switch之间串口切换) | |
| Date[4] | 0x00 0x01 0x02 |
0x00:BMC 0x01:Switch1 0x02:Switch2 |
|
| 回复格式 | Data[0] | Completion Code(返回00代表成功,通常IPMItool工具会隐藏正常返回值) | |
| Data[1] | 0xa2 | ManufactureID0(固定字段) | |
| Data[2] | 0x63 | ManufactureID1(固定字段) | |
| Data[3] | 0x00 | ManufactureID2(固定字段) |
9 典型配置指导
9.1 DHCP Server搭建
9.1.1 基于H3C交换机搭建DHCP Server
(1)使用远程访问软件,设置登录参数,通过交换机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登录参数如表9-1所示。
表9-1 登录参数
登录参数 |
数据 |
|---|---|
| Serial Line to connect to | COMn,n表示串口编号,取值为整数,具体取值以用户实际情况为准 |
| Speed(baud) | 115200(缺省) |
| Data bits | 8(缺省) |
| Stop bits | 1(缺省) |
| Parity | None(缺省) |
| Flow control | None(缺省) |

表格中标识为“缺省”的数据,为设备出厂时缺省配置的数据,用户操作时请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准.
(2)登录完成后,交换模块CLI显示如下登录页面。
1********************************************************************************
2* Copyright (c) 2004-2021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Without the owner's prior written consent, *
4* no decompiling or reverse-engineering shall be allowed. *
5********************************************************************************
6<h3c>
(3)进入系统视图。
1<H3C>system
(4)创建DHCP地址池。
1[H3C]dhcp server ip-pool baidu
(5)配置可分配IP地址网段,本文以192.168.0.0/16为例。
1[H3C-dhcp-pool-panfei]network 192.168.0.0 mask 255.255.0.0
(6)配置可分配IP地址区间。
1[H3C-dhcp-pool-panfei]address range 192.168.101.2 192.168.101.200
(7)退出到系统视图。
1[H3C-dhcp-pool-panfei]quit
(8)使能DHCP服务。
1[H3C]dhcp enable
(9)进入ARM服务器面板口所在的VLAN端口,缺省VLAN1。
1[H3C-vlan1]int vlan 1
(10)在该VLAN下使能DHCP服务。
1[H3C-Vlan-interface1]dhcp select server
(11)保存配置,save后需要确认。
1[H3C-Vlan-interface1]save
9.1.2 基于Linux操作系统搭建DHCP Server
(1)下载软件包。
1[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dhcp
(2)查看DHCP的配置文件。
1[root@localhost ~]# rpm -qc dhcp/etc/dhcp/dhcpd.conf
(3)复制模板文件。
1[root@localhost ~]# cd /etc/dhcp/ 4
2[root@localhost dhcp]# ls dhcpd.conf
3dhcpd.conf
4[root@localhost dhcp]# cp \
5> /usr/share/doc/dhcp-4.2.5/dhcpd.conf.example \
6> /etc/dhcp/dhcpd.conf
(4)修改配置文件,注意DHCP配置文件是/etc/dhcp/dhcpd.conf。
1vim /etc/dhcp/dhcpd.conf
2option domain-name "example.org"; /指定域名
3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8.8.8.8; /指定DNS服务器地址
4default-lease-time 600; /默认租约600s
5max-lease-time 7200; /最大租约7200s
6ddns-update-style none; /禁用DNS动态更新,可以加快DNS的响应速度
(5)设置DHCP所在的网段。
1subnet 192.168.23.0 netmask 255.255.255.0 { #声明要分配的网段地址
2 range 192.168.23.100 192.168.23.200; #设置地址池
3 option routers 192.168.23.254; #指定默认网关
4}
(6)host 主机声明(给单机分配固定IP地址)。
1host hostname { /指定需要分配固定IP地址的客户机地址
2hardware ethernet 54:89:98:41:0A:22; /指定该主机的MAC地址
3fixed-address 192.168.23.108; /指定保留给该主机的IP地址
4}
5:wq
(7)重启DHCP服务。
1[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dhcpd
2[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dhcpd
(8)修改网卡配置。
1[root@localhost ~]# vim/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2IPADDR=192.168.23.10 #虚拟机ip地址
3GATEWAY=192.168.23.254 #将网关修改为 192.168.23.254
4:wq
(9)关闭防火墙。
1[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ervice
(10)设置selinux。
1[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
(11)重启网卡。
1[root@localhost dhcp]#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10 日常维护指导
介绍服务器的日常维护方法。
10.1 维护基本原则
- 服务器所在机房应保持整洁,温度和湿度符合服务器运行要求,机房内不放置无关设备和物品。
- 定期通过HDM 检查服务器的健康状态,如果不健康,则需要立即检查并排除故障。
- 了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最近的更新情况,并根据需求更新软件。
-
制定可靠的备份计划。
- 根据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定时备份数据。
- 如果数据频繁改变则需随时备份。
- 定时检查备份以确保数据保存正确。
- 现场保留一定数量的备件,以便部件出现故障时可及时更换。备件使用后,请及时补充。
- 为方便解决组网方面的问题,请保存最新的网络拓扑图。
10.2 维护工具
维护服务器需要以下工具:
- 通过温湿度计监控服务器运行环境。
- 通过HDM监控服务器运行状态。
10.3 维护操作
介绍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任务操作和操作方法。
10.3.1 任务列表
日常维护任务如所示。
表10-1 日常维护列表
| 任务 | 所需工具 |
|---|---|
| 查看服务器监控指示灯 | / |
| 监测机房温度和湿度 | 温湿度计 |
| 检测线缆 | / |
10.3.2 查看服务器监控指示灯
检查服务器前后板上的所有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关于指示灯的详细说明,请参见2.4 后面板。
10.3.3 监测机房温度和湿度
请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机房温度和湿度,确保温湿度控制在服务器的工作范围内。关于服务器工作和贮存环境温湿度要求,请参见2.2 技术参数。
10.3.4 检测线缆
检测通信线缆、电源线缆连接是否正常。
1.注意事项
- 插拔线缆时,请勿用力过猛。
- 请勿扭曲或拉扯线缆。
- 合理布线,具体请参见3.5.4 布线指导。
2.检查标准
- 线缆类型正确。
- 连接正常、牢固、长度适合。
- 线缆无老化,连接点无扭曲、无腐蚀。
10.3.5 查看服务器状态
查看服务器各子系统基本状态的具体操作请参见HDM联机帮助。
10.3.6 收集服务器日志
收集服务器日志信息的具体操作请参见HDM联机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