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内容标识说明
更新时间:2025-09-06
背景说明
2025年3月7日发布了由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联合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国信办通字〔2025〕2号)。该办法旨在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管理,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AI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实施"显式标识"(如文字、图形等明显提示)和"隐式标识"(如元数据、数字水印等技术标识)。文件明确了不同场景下的标识规范,要求传播平台核验标识信息,并规定应用程序分发平台需审核AI服务资质。同时强调用户发布AI生成内容时需主动声明,禁止恶意篡改标识。该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通过建立可追溯的标识体系,维护网络信息真实性,防范技术滥用风险。
百度千帆内容标识使用说明
千帆已全面上线了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的隐性标识能力,用户可以通过调用千帆生成的图像、视频都默认带有隐性标识。针对图像生成内容,支持生成带有显性标识图像。
隐性标识检验方法
按以下步骤查看图像或视频的隐性标识:
- 登录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服务平台,选择“标识服务 > 图片/视频标识检测”。
- 上传相关文件,点击开始检测。
- 可以观察到相关隐性标识字段。
相关标识字段解释如下:
key | value |
---|---|
生成合成标签 | value1:属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 value2:可能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 value3:疑似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 |
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 | 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的编码 |
内容制作编号 | 内容制作唯一编号 |
预留字段1 | 生成端签名认证字段,用于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自主开展安全防护,保护内容、标识完整性的信息,根据元数据字段和文件信息进行签名 |
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 | 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的编码 |
内容制作编号 | 内容制作唯一编号 |
预留字段2 | 传播端签名认证字段,用于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自主开展安全防护,保护内容、标识完整性的信息,根据元数据字段和文件信息进行签名 |
显性标识生成及检验方法
目前已上线了图像生成的显性标识能力,具体方式见图像生成的watermark参数。
- 请求生成带有显性标识的图片
Bash
1curl --request POST \
2 --url https://qianfan.baidubce.com/v2/images/generations \
3 --header 'Authorization: Bearer APIkey' \
4 --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5 --data '{
6 "model": "irag-1.0",
7 "prompt": "画一只小狗",
8 "watermark":true
9 }'
- 使用生成的图片在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服务平台 进行检测:
注意事项
千帆平台提供生图/生视频的打标能力,用户拿到带有隐性标识的文件后,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如果后续需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传播,用户自行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打标识。
- 如果单纯进行转发,传播者字段(ContentPropagator、PropagateID、ReservedCode2)需要重新打标,具体字段的value值由用户自行决定。
- 如果需要进行二次创作,由用户自行覆盖原标识字段,包括生成者字段和传播者字段。
-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相关标识字段的哈希值与签名字段的一致性来判断标识是否被篡改,具体签名算法如下(SALT值由千帆保留):
- 生成端签名认证字段ReservedCode1,计算逻辑:SHA256(Label + ContentPropagator + ProduceID + SALT)
- 传播端签名认证字段ReservedCode2,计算逻辑:SHA256(Label + ContentPropagator + PropagateID + S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