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百度正式推出文心大模型知识增强框架iRAG和零代码开发平台“秒哒”,通过降低AI技术门槛和提升知识处理效率,助力开发者与企业快速构建智能应用。李彦宏强调两项技术将推动数百万“超级有用”AI应用的诞生,重塑产业智能化进程。本文从技术原理、核心优势、应用场景及开发者实践指南多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百度智能云千帆全面支持文心大模型4.5/X1 API调用
在202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正式发布文心iRAG(知识增强检索生成框架)与无代码AI开发平台“秒哒”(MIAODA),标志着大模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的重大进展。这两项技术的组合将解决当前AI应用开发面临的两大核心痛点:知识处理效率低下与开发门槛过高。据百度研究院数据显示,采用iRAG框架的应用知识检索准确率提升40%,而“秒哒”平台可使非技术人员在3小时内完成传统需要2周开发的智能应用。
典型应用案例:某金融企业使用iRAG构建智能投顾系统,将产品说明书、监管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效率提升6倍,同时生成报告的合规性达到99.2%。
# iRAG API调用示例(知识增强问答场景)
from wenxin_api import iRAGClient
client = iRAGClient(api_key="YOUR_KEY")
response = client.query(
question="光伏组件25年衰减率标准",
knowledge_sources=["行业技术白皮书", "IEC61215标准"]
)
print(response.cited_answer) # 输出带引用的结构化回答
该框架提供SDK支持Python/Java/Go等主流语言,开发者可通过微调适配器(Fine-tuning Adapter)注入领域知识。
实际测试显示,保险行业的理赔自动化系统通过“秒哒”搭建,开发周期从传统模式的45人日缩短至8小时。
功能模块 | 技术指标 | 适用场景 |
---|---|---|
数据标注中心 | 支持百人协同标注 | 训练数据准备 |
模型评测台 | 自动化生成23项性能报告 | 模型迭代优化 |
监控告警系统 | 毫秒级异常检测 | 生产环境运维 |
iRAG适用场景:
“秒哒”最佳实践:
李彦宏在演讲中指出:“每个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两项技术的协同将催生三类新型应用:
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采用类似iRAG架构的企业知识管理效率将提升3-5倍,而无代码AI平台将覆盖30%的企业应用开发需求。百度此次技术发布,实质是构建了从技术基底到应用落地的完整闭环,为AI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对于开发者社区而言,这两项技术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