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创作者时而挑剔、时而不挑,百度AppBuilder和其他平台无需多选一

如果说2023年都在卷大模型,春节前后大家在卷各类应用,当前一两个月的景象是各类比赛接踵而至,你方唱罢我登场。
每家厂商拿出了杀手锏、压箱底的能力,最忙活的要数创作者了,还在不断测评着各模型对上下文的支持、文生图的稳定性、工作流是否简单易用、对微信等平台的支持、搓Bot/Agent......
总结以下两条应用发展趋势,以及与创作者共勉的建议。

从散沙到围绕主题,从六一儿童节到暑期+奥运会

字节扣子、百度AppBuilder、通义千问等平台的Agents都在从散沙向聚合话题转变。
是否还记得去年12月20号百度AppBuilder上线、2月1号国内扣子上线,大家开心的去搓Agent/Bot,当时的想法还是验证下是否好用、有啥用,很快就发现应用商店中布满了各类应用,总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想到某个创意结果发现应用商店中早就有同类作品了。
也就4月份有很明显的转变,平台在推某个主题的一类Agent/Bot,这是站在用户视角来推广平台,功能聚焦的单一应用粘性不大、总有需求无法通过单一应用完成。比较明显的就是扣子公众号推出了抖音出品的“户外生活季 X 扣子”的主题应用,百度公众号也推出了五一景点全能导游等推荐应用的文章。除了推出主题页,还在面向ToB的Agent/Bot进行尝试。
其实不难判断,五一假期主题页之后会是六一儿童节、7-8月奥运会、暑期档、9月开学季+中秋季、10月爱国主题+旅游、年底元旦和春节档......

各类比赛接踵而至,多说无益、实践为王

从3月开始扣子连续举办了北京、深圳、上海场线下搓Bot的活动,虽然没啥奖金但场场爆满、氛围极好,不仅能自己动手实践、还能了解其他顶尖团队的创意;阿里云和魔搭社区举办了基于AgentScope框架的创客松比赛;百度AppBuilder则推出了新手训练营、常规赛和行业赛,不仅仅是面向少量人群、有更高门槛的技术比赛,更是面向懂代码和不懂代码的所有创作者来参与......
这些比赛和活动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技术门槛,人人可以有idea,说实话有想法的人很多、但能够创作实现的人就会少些,持续迭代完善的可成为王者。

创作者无需多选一,覆盖多平台覆盖更全用户

作为创作者,对模型和平台的能力、稳定性是非常挑剔的,不过在流量入口上并不挑剔,创作者并不需要在多个平台中选择一个,其实可以复制到多个平台打开流量入口,就像现在自媒体创作者的文章可能会同时出现在微信订阅号、小红书、CSDN、知乎等多个平台。
可以说绝大部分应用是无需用到复杂功能的(盲猜应用和复杂功能也符合二八原则,80%的应用只使用到了20%的平台能力),创作者在使用各个平台是没有大的差异的,而创作者的目标无非是通过用户来验证可行性、获取一些用户流量,基于此,就不需要做选择题了,全选吧。
(当然,20%的应用需要使用平台80%的功能,创作者的目标如果是寻找到模型和平台的边界,则仍然是需要保持挑剔感。)
无论是扣子还是百度AppBuilder,又或者是魔搭社区、通义千问、智谱,发现哪些能力不满足、吐槽点,欢迎随时沟通,尽可能拉官方同学支持,功能技术怎么能成为伟大创意的卡点呢?!
以下是百度、抖音X扣子推出的五一假期相关海报。
评论
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