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苏州工业园区24小时智能图书馆开始运营的消息,勾起了无限美好的回忆。回想大学四年,图书馆可以说是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之一。不过,自从大学毕业后去图书馆的次数和停留的就越来越少了。
如果那时候有这样一家智能图书馆开业,我相信每天都会住在里面不出来,现在绝对充满智慧,这也是“智能图书馆”赋予的。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是怎么一个“智慧”?
往事不堪回首,但不能“甩锅”到图书馆身上。
主观原因是工作越来越忙,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碎,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睡个懒觉、处理些必需事务,时间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客观原因是现在各地区的大多数图书馆不够便捷。
一是数量少,尽管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在全国已经能够排前列了,但如果不安排至少半天时间,恐怕难有收获,因为仅往返图书馆的路上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二是图书馆比较“傻”。各地区大多数图书馆都比较大,坐在里面看书觉得很舒适,但想找到中意的书就比较耗费时间了,再加上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较为传统,书籍更新慢,借阅流程繁琐,去图书馆的主动性越来越差。
三是时间受限制比较多。图书馆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即便你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充充电,到闭馆时间也不得不离开。
这样的图书馆让人爱不起来。
现在很多人都爱读书。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成年人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到了79.9%,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从6.74本上升到7.86本。
这说明什么?如果现在图书管的还保持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更好地服务阅读者,那就需要改进了。
这不,二者之间的不平衡、不对等,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全民阅读的推广、普及。为此,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很多委员、代表都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就包括推动图书馆基础设施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新打造的24小时智能图书馆(位于星海广场,以下简称“星海馆”)就是一种很好的落地形式。这家24小时智能图书馆在3月24日-4月22日试营业,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启幕。
先来了解下这间图书馆。
基本信息:面积不大,就30㎡;书不算多,2000册图书、2000种电子资源、500种听阅资源;坐落于地铁站附近;内部有公共阅读空间、也有独立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路过或者在附近上班的只需几分钟就能阅读到心仪的内容。
为啥隆重推荐这样的图书馆,太智能了。举例如下。
关键信息一:没有管理员。绑定了个人信息后,进图书馆,刷脸;借书,刷脸。还担心没带卡没法去图书馆看书吗?无论心血来潮还是计划之中,只要人到了就可以阅读。据体验过的朋友反馈,每个识别环节也就2~3秒,很快,上班路上抽5分钟就能借本书读一读。
关键信息二:24小时不打烊。上班没时间?没关系,下班去。不用担心有人撵你走,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呆着里面,记得别耽误第二天的学习、工作就行。再加上有人脸识别技术,运营方也不用太过担心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出入、借还全都会记录在册。别担心化妆和卸妆有差别,系统不让进,要相信人脸识别的成熟度。
这家图书馆就是真正人性化、智能化的代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去体验一下的冲动了。
那么24小时智能图书馆是如何实现的?这背后当然有百度云的支持。
智能图书馆的人脸识别结合的就是百度技术,不仅识别快,体验好,安全还有保证。要知道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评价,在最新的人脸检测公开评测集WIDER FACE的“Easy”、“Medium”和“Hard”三项评测子集中,百度均荣膺榜首,并刷新业内最好成绩。
此外,星海馆的注册、借书、进馆系统均接入了百度云天工物联网平台,通过收集数据、实时分析、极大改善借还书的体验,节约运营成本。
开发者还可以根据百度云天工物联网平台,为特定的场景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除了星海馆实现的智能功能外,在空调、通风等方面,也可以通过智能调节改善。去过图书馆的都知道,空调口下的座位夏天冷,窗户边上的热,空调调节凭管理员的感觉,想要找个舒适的位置不仅靠经验,还得看运气。而通过与天工物联网平台连接空调系统,就可以根据数据监测,系统自动调节。以后开个咖啡屋、茶座、酒店、餐厅、办公室甚至整个大厦再也不用担心节能的事情了,也不用担心智能问题了,这些通通都可以交给百度云。
事实上,除了星海馆之外,百度云智能图书馆解决方案已经在浙江理工,浙江金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等很多高校落地实现,今年还将帮助200所高校实现智能图书馆。
最后小小总结一下,24小时智能图书馆真正让人类实现随心所欲的阅读。百度云凭借ABC+IoT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百度云更希望借助开放平台,接入更多开发者的力量,一起为行业赋能,开发更多有趣的智能场景。
相信不久,类似星海馆这样的24小时智能图书馆就会在全国遍地开花,赶紧体验一把吧。